八角,又稱八角茴香、大料和大茴香,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屬的一種植物的果實,其同名的干燥果實是中國菜和東南亞地區(qū)烹飪的調(diào)味料之一。八角能除肉中臭氣,使之重新添香,故又名茴香。八角是我國的特產(chǎn),盛產(chǎn)于廣東、廣西等地。顏色紫褐,呈八角,形狀似星,有甜味和強烈的芳香氣味,香氣來自其中的揮發(fā)性的醛。
八角茴香,正名為八角,為喬木,高10-15米;樹冠塔形,橢圓形或圓錐形;樹皮深灰色;枝密集。主產(chǎn)于廣西西部和南部。八角茴香的果實主治寒疝、腰膝冷痛、胃寒嘔吐、脘腹疼痛、寒濕等。對于治療小腸氣墜、疝氣偏墜、腰重刺脹、腰病如刺、大小便皆秘,腹脹如鼓,氣促、風毒濕氣,攻疰成瘡,皮肉紫破膿壞,行步無力,皮肉燥熱等有顯著效果。
食用價值:
1、八角是常用的調(diào)味料之一,可烹制出許多美味菜肴。在烹飪領(lǐng)域,八角茴香用來為鴨肉、雞蛋、魚肉、韭蔥、梨、豬肉、禽肉、南瓜蝦或糕點等賦予更豐富的味覺層次。
2、八角在烹飪中應用廣泛,主要用于煮、炸、鹵、醬及燒等烹調(diào)加工中,常在制作牛肉、兔肉的菜肴中加入,可除腥膻等異味,增添芳香氣味,并可調(diào)劑口味,增進食欲。
營養(yǎng)價值:
1、八角茴香的主要成分是茴香油,它能刺激胃腸神經(jīng)血管,促進消化液分泌,增加胃腸蠕動,有健胃、行氣的功效,有助于緩解痙攣、減輕疼痛的作用;
2、茴香烯能促進細胞成熟并釋放入外周血液,有明顯的升高白細胞的作用,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細胞,可用于白細胞減少癥的作用。
工業(yè)原料:
1、在現(xiàn)代醫(yī)學中,八角茴香中所提取的莽草酸更是合成防治物“達菲"的主要原料。
2、2000年爆發(fā)期間,因其作為抗病毒(Oseltamivir phosphate)合成的起始物料而備受關(guān)注。因為八角和甘草的甜味接近,可以用來在食物中替代甘草。所含的莽草酸是制造抗病毒物的合成原料之一。
3、市場上出售的牙膏和口香糖中,很多都有八角中提取的茴香腦的成分。飲料可口可樂(以前藥劑師配置的咳嗽藥)的成分中也都有八角茴香。
4、許多糕點、布丁、糖果、煙草及水果甜湯所添加的增香劑中,八角的提取物也是為常用的一種。
5、現(xiàn)今流行的許多預調(diào)酒和茴香酒里,八角提取物更是的組成部分,特別是茴香油和酒混合后制作的茴香利口酒。
6、八角茴香現(xiàn)今不僅僅是作為農(nóng)業(yè)產(chǎn)品,除了作為食品添加劑外,它是肥皂、香水、醫(yī)藥,甚至是許多殺蟲藥組成成分的來源。
藥用價值:
八角茴香 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. f. 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秋、冬二季果實由綠變黃時采摘,置沸水中略燙后干燥或直接干燥。性溫,味辛,歸肝、脾、胃經(jīng)。
的功效與作用:
它是從八角植物(樹枝、葉和果實)中提取的一種芳香油。它的主要成分是世界茴香腦,味道香辣,平時多用來制作化妝品、食品和高級香精。它在臨床中主要應對以下的癥狀:用于治小腸氣墜,可使用八角茴香、小茴香用水煎服。用于治療腰刺痛,可以用八角茴與糯米炒熱敷于處,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。它也是一種芳香調(diào)味劑,用為植物香料,可以食用??梢越∥?,平時用作烹飪調(diào)料,有助于提高腸胃的運行能力,防止腸胃疾病的產(chǎn)生。和其它植物油不一樣,雖然的功效很多,但是不能直接食用,否則會引起不良。好的方法是通過烹飪和食用有添加的食品來攝入這種物質(zhì)。
的功效與作用非常多,即可作為食物芳香調(diào)味劑,還可用作飼料添加劑,還能夠治療臨床的病癥,是用涂非常廣泛的物質(zhì)。
八角果實含茴香油約5%、脂肪油約22%以及蛋白質(zhì)、樹脂等。茴香油的主要成分為醚,含量為80%~90%。此外,尚有少量甲基胡椒酚、醛、茴香酸、茴香酮、蒎烯、水芹烯、、1,8-桉葉素、黃樟醚等。
選方
1.治小腸氣墜:八角茴香、小茴香各三錢,乳香少許。水(煎)服取汗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2.治疝氣偏墜:大茴香末一兩,小茴香末一兩。用豬尿胞一個,連尿入二末于內(nèi),系定罐內(nèi),以酒煮爛,連胞搗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(《衛(wèi)生雜興》)。
八角茴香-曬干
3.治腰重刺脹:八角茴香,炒,為末,食前酒服二錢(《仁齋直指方》)。
4.治腰病如刺:八角茴香(炒研)每服二錢,食前鹽湯下。外以糯米一、二升,炒熱,袋盛,拴于痛處(《簡便單方》)。
5.治大小便皆秘,腹脹如鼓,氣促:麻子(炒,去殼)半兩,八角茴香七個。上作末,生蔥白三七個,同研煎湯,調(diào)服(《永類鈐方》)。
6.治風毒濕氣,攻疰成瘡,皮肉紫破膿壞,行步無力,皮肉燥熱:舶上茴香(炒)、地龍(去土,炒)、川烏頭(炮,去皮尖)、(銼)、牽牛(炒)各一兩。研杵勻細,酒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心鹽湯下十五丸,日二(《治法總要》茴香丸)。
7.治脅下刺痛:配枳殼,麩炒研末,鹽、酒調(diào)服(《得配本草》)。
性味
辛甘,溫。
①《品匯精要》:味辛甘,性溫。
②《本草蒙筌》:味辛,氣平,無毒。
③《本草通玄》:性熱。
歸經(jīng)
入脾、經(jīng)。
①《本草蒙筌》:入心、小腸、膀胱。
②《本草求真》:入肝、膀胱、小腸。
③《本草再新》:入脾二經(jīng)。
功能主治
溫陽,散寒,理氣。治中寒嘔逆,寒疝,虛腰痛。
①《品匯精要》:主一切冷氣及諸疝療痛。
②《本草蒙筌》:主勞疝氣,小腸吊氣攣疼,膀胱冷氣腫痛。開胃止嘔,下食,補命門不足。(治)諸瘺,霍亂。
③《醫(yī)學入門》:專主腰痛。
④《本草正》:除齒牙口疾,下氣,解毒。
⑤《醫(yī)林纂要》:潤補,舒肝木,達陰郁,舒筋。
各家論述
1、《本草求真》:大茴香,據(jù)書所載,功專入肝燥,凡一切沉寒痼冷而見霍亂。寒疝、陰腫、腰痛,并肝經(jīng)虛火,從左上沖頭面者用之,服皆有效。蓋茴香與肉桂、吳茱萸,皆屬厥陰燥藥,但萸則走腸胃,桂則能入肝,此則體輕能入經(jīng)絡也。必得鹽引入,發(fā)出陰邪,故能治疝有效。余細嚼審八角茴味,其香雖有,其味甚甘,其性溫而不烈,較之吳茱萸、艾葉等味,更屬不同,若似八角大茴甘多之味,而謂能除沉寒痼冷,似于理屬有礙。鹽水炒用,得酒良。
2、《品匯精要》:主一切冷氣及諸疝痛。
3、《本草蒙筌》:主勞疝氣,小腸吊氣攣疼,膀胱冷氣腫痛。開胃止嘔,下食,補命門不足。(治)諸瘺,霍亂。
4、《醫(yī)學入門》:專主腰痛。
5、《本草正》:除齒牙口疾,下氣,解毒。
6、《醫(yī)林纂要》:潤補,舒肝木,達陰郁,舒筋。
注意事項
陰虛火旺者慎服。
①《得配本草》:多食損目發(fā)瘡。
②《會約醫(yī)鏡》:陽旺及得熱則嘔者均戒。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(wǎng)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(guān)。